学生天地GRADE |
||||
|
名师风采 |
![]() |
|
校园之星 |
![]() |
|
从学校到华科,大概8公里,和我家到武大的距离差不多。
此刻,我觉得华科离我们更近。
当我们走进那个入口简朴老旧的防空洞,穿过一道铁门,呼吸着山体中温热、夹杂着些许奇特味道的空气时,我知道这里离人群熙攘的光谷、繁华热闹的武汉很远了。
这里是引力实验室,这山体中有一系列实验设施,来测量精确的重力和引力常量G。老旧的防空洞里,隐藏着不少高科技仪器,狭小的房间里,人们却在探索宇宙中本质的奥秘。
物理系的学生们正在这里做着自己的研究实验。“这是你的实验,你来讲一下。”我听见一位研究生对在我们面前实验室门口的女生说道。他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时,热情而细致,对于公式中某个量的含义,实验原理上的一个巧妙之处,流畅而清晰地演绎着。从他们的语调和神情中,我能感到他们对自己的研究的热爱与激情。介绍告一段落,她问我们听懂了多少,我们笑笑,轻轻地摇头。她也笑着,那里没有责怪或失望,有的只是满足与舒畅。纵我不往,她一定也在心中,对自己的实验千遍揣摩,万遍重温。她一定为自己的研究而自豪。
如果说之前的隧道略显简陋,我们穿上鞋套,经过风淋才进入的超净实验室,就显示出十足的现代化和高科技。量子光学,冷原子干涉......通过实验室的玻璃窗,我们看到每个房间中都有一名学生,或调整仪器,或观察数据。这里空气很热,十分安静,我流连于那一系列光具,那种奇妙、复杂的排列,让我心中升起悠然的向往。
推开走廊尽头的门,又是那地上湿漉漉的防空洞。此时我对这潮湿这气味我再无反感与疑惑,回想着学生们专注的样子,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。
听我们的大巴司机说,罗俊院士在这个防空洞里默默无闻地做了30多年研究,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病痛的侵袭,最终一鸣惊人,取得了巨大成就。在其他人看来,这是怎样的艰苦卓绝啊,他却坚持不懈,甘之如饴,一定是因为研究让他感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,在研究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快乐,才让他潜心30余载,和沉默的宇宙对话。物理上,他是孤独的;精神上,“孤独”一词,对他已失去意义。
他做的事,是为了让人类看得更远。即使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人类的未来在何方,生命的目的在何处,有一条路是没有错的:
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。
这也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。谁不想为人类的发展出一份力呢?
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做出这样的贡献的,华科是我们得到这样机会的一个平台。何况,它离我们不远。